近日,《长治日报》刊登的一组干部公示信息,成为网友“围猎”的对象。在身经百战的舆论面前,一切虚假、敷衍都是无处遁形的。也许那些“受惊”的动物会仓皇逃窜、会选择诡辩、会继续伪装。但这些对有经验的猎人不是难题,因为“火眼金睛”不止于传说,在社会的“八卦炉中”依稀可见。他们只需做好隐蔽,耐心地等待“马脚”的再次出现。 据山西省长治市委组织部公示信息显示,王瑞、赵耀华2人14岁参加工作,李艳珺16岁参加工作,侯志军、姚泽荣等5人17岁参加工作,其中王瑞和李艳珺2人都是“80后”。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6岁的赵耀华拟任正处级领导,“80后”王瑞拟任副处级领导。对此,网友直呼“政治神童”扎堆,质疑“童工”官员。但从官方的回应看,所谓“神童”不过是历史和学制的产物,并表示:干部履历说得清,五轮审核经得住检验。 笔者碰巧在微博上看到一句颇有哲理的话,“XX,世间事大抵如此”。我想改成“神童官员都是神他小姨子的童工,世间事大抵如此”,想必自嘲之外哲理味更浓。 其实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原因,老一批干部十五、六岁参加工作这并不奇怪。但对最受网友质疑的两名“80后”干部,官方显然也能自圆其说。一句“干部履历说得清,五轮审核经得住检验”足以彻底断送坊间习惯性的“造假”臆想。虽说山西“造假”屡见不鲜,公开资料显示,仅去年一年,山西就处理了临汾市原纪委书记沈庆华“年龄造假”,静乐县委书记女儿“吃空饷”,就连轰动一时的长治市公考舞弊案也仍记忆犹新。即便是“造假”,但这些都不是问题,什么“历史和学制原因”也都是浮云,真正症结在于一种“国情”,而“政治神童”的扎堆出现则暴露了这种“国情”。 就目前来看,我国公务员的晋升制度还没有完全走向公平与绩效导向,大部分干部都是按部就班、论资排辈、熬年头。当政策导向发上改变,“干部年轻化”于是历史地走向舞台成了新宠。不少地方组织部门则将其当成“尚方宝剑”,一味背书,误读中央精神,破格提拔一批缺乏民意与程序基础的“低龄干部”,导致干部低龄化现象泛滥且饱受舆论诟病。更有甚者,地方组织部门在干部的提拔晋升问题上以“年龄划线”,明确规定提拔年限。这虽说拓宽年轻干部的上升渠道,但也造成官场“年龄造假”例子的层出不穷。 “低龄干部”泛滥与“年龄造假”层出不穷表面看来是诚信问题、用人问题,实则是涉及腐败与政策误读的问题,从更深层次上也暴露了目前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在这种特殊“国情”下,小偷、情妇都可以成了反腐的主力军;程序公开与民意基础也并不是那么重要;在投机取巧者眼里,干部“低龄化”完全可以等同于干部“年轻化”。看似彪悍的舆情在社会资源世袭的盛宴中一直都是扮演“旁观者”,从未真正改变。君不见,每一处官场“童工”的出现都是社会“拼爹”游戏的抬头,而在这场权力分羹与世袭的“游戏”中,卑贱的民生永远不曾抬头。 在这种特殊“国情”下,政策可以误读,干部考察可以走过场,质疑声总抵不过领导意志。君不晓,干部“低龄化”的良药居然还可以治愈干部“老龄化”的顽疾,进而“中和”成为年富力强的健康班子并积极投身于我党经济建设,为民谋福祉。按照有关规定,干部年轻化的执行标准就是让整个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降下来。为此,加大力度提拔“低龄干部”不仅可以响应中央号召,还可以牢牢紧握权力,维系自身力量,随便解决些人情与利益纽带。因为提拔干部越低龄,班子队伍的“平均年龄”也就越低。这样,既不会淘汰“老龄干部”,更会让其大权在握的时间得以延续。对于基层干部,这些“伎俩”,何乐不为?这也能变相解释某些组织部门为什么不惧“争议”频繁提拔低龄干部。 在这种特殊“国情”下,社会将会拒绝“天才”,排斥“神童”,不再相信奇迹。因为我们担心甚至不确定:上帝为“天才”独辟的“蹊径”是否已沦为平庸之辈的“后门”,更别奢望相信政治上所谓的“神童”。君不见,我们身边在一个岗位默默奉献几十年的人有太多,太多。 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胆提拔重用那些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年轻干部,这才是我党执行“干部年轻化”政策的初衷。然而,单从群众的质疑声不断来看,长治市组织部门显然“念歪了”干部年轻化这本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