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北京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7·21”特大自然灾害的最新情况。据介绍,北京区域共发现77具遇难者遗体,其中66人身份已经得到确认,11人身份正在确认之中。从公布的名单来看,其中很多是其他省份人员。今天上午,北京市主要领导来到灾情严重的房山区十渡镇,看望受灾群众,部署救灾善后和防汛工作,并与当地群众一起,向“7·21”特大自然灾害遇难者默哀1分钟。 生命无价。虽然尽了最大努力营救,但是 “7·21”特大自然灾害还是夺去了北京77个宝贵的生命。在77名遇难者中,已有66名身份得到了确认。除5人属于因公殉职外,其他61名遇难者中,男性36人,女性25人;死亡原因为溺水46人,触电5人,房屋倒塌3人,泥石流2人,创伤性休克2人,高空坠物2人,雷击1人;遗体发现的地区分布为:房山38人,朝阳6人,丰台5人,石景山5人;通州3人;怀柔、密云、大兴、东城各1人。 北京经历这次特大自然灾害,遭受这样的损失,既有自然因素,也暴露出了城市建设的不足。说起自然因素,北京7月21日经历的降雨创下了4个之最:一是总量之多为历史罕见,监测表明这次全市平均降雨量达170毫米,城区平均降雨量达215毫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二是历时之长为历史罕见,这次强降雨一直持续了近16小时;三是局部降雨量之大为历史罕见,房山区河北镇达460毫米接近五百年一遇,城区最大点石景山模式口328毫米达百年一遇,小时降雨超70毫米的站数多达20个;四是局部洪水之巨历史罕见,拒马河最大洪峰流量每秒2500立方米,北运河最大流量每秒1700立方米。说是城市建设不足,正如郭金龙所说,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灾难已经过去,逝者已不能复生。在向灾害死难者表达哀思后,目前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快灾区的重建,让灾民们尽快能够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与此同时,作为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应该从这次灾害中深刻反思,永远铭记这个教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工作,按照防灾避灾的最高标准,按照生命至上的原则,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更科学、更符合自然规律,使各项工作更加以人为本,确保灾难不再重现。这也正是对逝者的最好哀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