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61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让北京城一度瘫痪,7月21日的夜晚,倘大北京的一幅幅感人画面,感动全中国!这一夜,人们记住了一个堵在车上临产的母亲;一个趴在水里疏通下水道的大爷;一个死在二环路上的兄弟;一个牺牲在救援前线的派出所长;一群挡在没了井盖的排水沟前的环卫工人;一群被大雨淋透的交警;一群搭载路人的好心朋友;一群招呼无法归家者留宿的爷们。“感动之夜”、“双闪之夜”等成为评价这个城市在自然灾害面前迸发出的人性之美、力量之美时用的最多的词语。而随着救灾的不断推进,曾经在这个感动之夜给这座城市带来温暖的网络世界,猜测、质疑北京公布的遇难人数的声音不时响起。毫无依据的质疑官方公布数字的准确性、猜测有更多的人遇难,让一度形成的“转发就是力量,微博传递大爱”网络、微博世界失色不少。面对突发事件,多些理解,少些猜疑。多些理智,少些质疑,不仅仅是成熟网民的体现,更是理智社会的体现。 人命关天,在自然灾害面前,及时、准确的公布遇难者名单、人数,既是政府应负的社会责任,也是对逝去生命的尊重。7.21特大暴雨遇难人数,从最初公布的10人,到现在的37人,看不出政府刻意隐瞒事实的迹象。7月22日凌晨1时北京市委书记、市长郭金龙在北京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 “核心城区最高的时候出现了43处的桥下积水和堵点,我们的基础设施方面就表现出一些脆弱,山区出现泥石流,到今天凌晨统计共死亡10名群众,我们感到很痛心。”的话,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敢于承认政府工作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加以改进的负责任的一市之长的坦诚。不知道,网络世界毫无根据的猜疑者,是如何看待这坦诚的北京市长的讲话和遇难人数从10上升到37的公开发布!?与取得生者的信任和对逝者的尊重相比,所谓的猜疑者所考虑的政府面子、个人的得失多么渺小、微不足道! 曾经传递大爱、曾经迸发出惊人的人性之美力量的网络、微博世界,请在这个时刻,多些理解、少些猜疑。多些对政府质疑、监督的声音,别在这些所谓的数字上纠缠,让质疑多些实质性的内容,让质疑的内容能为这个社会应对类似情况提供借鉴和准备,而不是如现在,罔顾悲伤中逝者亲人的感受,在网络世界、微博世界,略失人性的,让失去亲人的记忆,一次次的翻开,让失去亲人的心痛,一次次的回味。此种猜测、质疑,不是逝去者所愿,更是对生者心灵、情感的摧残,对社会,也无任何实质性的促进。 一个敢于反思、善于反思的民族、国家,才能够在挫折、磨难中站起而不屈前行。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更应该反思、质疑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在日常的生活中都做到了什么:作为公民,是否应该平时多了解、掌握些诸如水灾、火灾等突发事件的求生、逃生技能;作为政府,在诸如此类的突发事件面前,应急方案、应急措施、应急准备是否可以更完善、更细化、更充分。而这些,才应该是面对遇难人数,一个成熟的市民、一个理智的民族所应该反思、质疑、讨论的内容。 多些理解,尽量站在一个更高、更宽的高度、广度看待问题,我们会发现、总结出很多我们没有看到、预料到的问题和经验。少些猜疑,尽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你会发现,世界并非我们一己之见所想象。也唯有此时,才会有正确的分析、正确的判断、正确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