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只是一种态度,想获得胜利的结果,还要看真真正正的实力。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在媒体上似乎有淡化的趋势,但是在现实中,中国与美日的对峙还在升级。 近日,针对日本方面所吹嘘的“兵棋推演”,中国权威媒体发表了国防部国际传播局高级官员的文章,指出——这不过是日方“一厢情愿”,可谓现代版“纸上谈兵”。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兵棋推演仅是战争的模拟想定,和真刀实枪干起来完全两码事。别的不说,假如中日真的发生海战,在双方舰机出动之前,不知道日方是否考虑到了中国导弹力量的威力。 文章把“导弹力量”与“舰机出动”分开来讲,显示文中所说的“导弹力量”就是指巡航导弹、弹道导弹。这是对日本发出了严重的警告。 然而,导弹并非只有一家所有,日本的后台美国也是未雨绸缪。10月24日,美国海军的核动力潜艇“俄亥俄(Ohio)号”(SSGN-726)正进入海军作战司令部釜山基地的码头。 美国俄亥俄号核潜艇是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首舰,作为弹道导弹核潜艇,该潜艇的最初舷号为SSBN-726。2002年11月到2006年2月间,俄亥俄号改装成巡航导弹核潜艇之后,则被重新命名为SSGN-726。该艇的主要武器是154枚巡航导弹,具有非常强大的对固定目标的攻击能力,如果美国发动对中国海军基地的偷袭而中国海军又疏于防备,那么,一艘俄亥俄号核潜艇就可以消灭中国海军一半的力量。 由此,围绕钓鱼岛的争夺,除了舰机争霸、水下暗战又增添了新内容——导弹争锋。 如果没有外来干涉,以中国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绝对优势,击败日本十分轻松。然而美国插手进来,就限制了中国的发挥,这也没什么不公平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美国的控制,日本也会发展起自己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不会让中国拥有那么大的优势。 伟人教导说,既打军事仗,也打政治仗。自美国干涉的情况下,钓鱼岛争端引发的战争模式就要发生变化,不会完全按照中国预想的方向发展。钓鱼岛之战必然在多方设定的限制条件下,无可避免的成为一场在局部海域进行的舰、艇、机之间的对抗,中国想走捷径是不太可能的。 中国在不能攻击日本本土的限定下,想发挥导弹力量的优势,就要看中国的“长剑”、“东风”能否具备对水面舰艇的攻击能力了。如果有这个能力,那么中国的导弹优势依旧,如果不能,则中国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的优势将被美国的巡航导弹所抵消。 我认为中国具备以巡航导弹、弹道导弹攻击水面舰艇的能力。 伊朗就曾经成功试射了“波斯湾”反舰弹道导弹,如果中国自己研究不出来,可以向伊朗学习嘛! 就在我写此贴的时候,看到一个消息——北京时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将使“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亚太地区组网。如果中国的北斗、烽火、尖兵、风云等卫星能够成为一个系统,在舰、机、艇的协助下,巡航导弹打水面舰艇也完全可以做到。 美国的核潜艇、巡航导弹,是除了航空母舰、F-22A之外的又一张牌,但是,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只能威慑中国不攻击日本本土,不能阻止中国海空军攻击日本舰机。打完这三张牌,接下来美国就剩下远程战略轰炸机这一张牌了,而且,美国的轰炸机也被中国的核威慑限制了发挥,最近,美国的B-1B战略轰炸机就在演练反舰,这显然不是他的强项。美国已经变不出更多花样了,再往下,只能靠数量来威慑中国了。中国面对美国的威慑,目前则只能围绕钓鱼岛周边12海里海域做文章,确保消灭入侵我领海的敌舰机,就达到了目的。如果此时能有中国战略轰炸机、歼20、隐身无人攻击机、空天服役的好消息,亚太力量的天平将向中国这面倾斜,那样,中国的选择才会多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