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题为“ 韩晓清:保钓人士登岛不是爱国是害国”的文章,作者的身份是“日中新闻社社长”。该文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写得很有气势,尤其敢于亮明“保钓人士登岛不是爱国是害国”的观点,很抓人眼球。但细读此文,发现在洋洋洒洒的字里行间,隐含着一些明显的错误,这些错误的要害在于罔顾事实,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其错误观点一: 保钓人士登岛将中日关系推到了激烈对抗境地。 这位韩女士(先生?)在文中说:“这次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的行动又一次将稍有缓和的日中关系推到激烈对抗的境地。由此引发的中国国内各地的游行示威和愤青们的尖锐口号把日中国交恢复40周年的各种纪念气氛冲得一干二净。” 东方曲首先要问问这位韩女士,你说“这次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的行动又一次将稍有缓和的日中关系推到激烈对抗的境地。”难道你没听说过此前吵得沸沸扬扬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购岛”闹剧?没听说过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提出要将钓鱼岛“国有化”?没听说过日本右翼议员计划在8月15日日本战败日这天登上钓鱼岛(后来果然成功登岛)?我国保钓人员是在这些事件刺激下才做出的登岛行动,怎么成了“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的行动又一次将稍有缓和的日中关系推到激烈对抗的境地”?你肯定有耳朵,但怎么就听不见呢?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你把目前缺乏“日中国交恢复40周年的各种纪念气氛”归咎于国内各地的游行示威和“愤青们”们的尖锐口号,在你眼里国家领土主权还不如一个与日本恢复邦交40周年的“纪念气氛”?“愤青们”怎么了?你是不是认为这些被你鄙视为“愤青们”的年轻人不如你“成熟”?但“成熟”了又对国家有什么益处呢?在此我想正告像你之类的人们:我们国家正是因为有这些“愤青们”的存在,明天才有些希望,因为至少这些“愤青们”打心眼里把国家的荣辱看做自己的荣辱。而诸如此类所谓“成熟”的人们日益增多,却未必是国家和民族的幸事! 其错误观点二:没有日本的“长期低息贷款ODA项目”,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韩女士(先生?)在文中说:“如果没有当时的当机立断恢复日中关系,就没有后来的日本的日元借款(ODA),也就没有现在的中国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北京机场、浦东机场、铁路干线、港口建设、整备、大型火力发电厂、重要钢铁项目等都是在日本的长期低息贷款ODA项目援助下建成的。胡锦涛国家主席在访问日本时,对日本朋友讲到:‘没有日本的ODA援助项目,就没有现在中国的现代化。’”——韩女士(先生?)得出这个结论的重要依据是胡锦涛这么说过!这显然是拉大旗作虎皮!对于胡总的这个说法,我们不能忽略当时说话的具体环境,那显然只是外交场合的辞令而已,并非官方的政治结论。就像美国官员多次在外交场合中说绝不会围堵中国,但事实上围堵的力度却在不断加大一样! 东方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绝不是几十个、几百个项目或几十亿、几百亿乃至几千亿美元就能决定的。这位韩女士(先生?)所说的决定中国现代化的项目,都是些具体的物流或工业项目,其对我国现代化的作用充其量只是“带动”作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有了这些项目的示范和带动,才有了后续项目的不断引入、不断建成,但这些决不是能够决定我国现代化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决定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所决定:即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开放招商引资! 对内改革包括: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承包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8亿农民逐步走上小康道路,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二是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这两项改革措施从根本上解放了我国经济社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了社会发展效率,使国民经济等各领域都藉此走上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 而对外开放,既包括引进资金,引进项目,也包括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理念等,是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才成就了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如果要给外国人评“功”,那么日本的“长期低息贷款ODA项目”只能是解决了我国现代化事业最初阶段缺乏启动资金的问题,绝不是对外开放成果的全部。因此,说“没有日本的ODA援助项目,就没有现在中国的现代化。”既片面,也不符合历史事实,对其他积极参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的国家和企业也是不公平的! 其错误观点三:增强经济实力——即“发展”优先于维护主权。 这位韩女士(先生?)在文中问道:“ 目前中国最急需的国家战略目标是什么?是夺回钓鱼岛吗?显然不是。中国当前最急需,最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是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对应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各种严峻的挑战。”韩女士(先生?)接下来进行了展开论述,她认为,近年来日本的大量转移企业没有选择中国而是选择了越南、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原因归咎于“两国政治关系不稳”。实际上日企选择转移目的地时可能有这方面的考量,但这绝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谈到资本,就不能忽略其“逐利性”。 在谈论近年来日企转移目的地未选择中国的原因之前,应该先谈一谈中日“两国政治关系不稳”的原因。 东方曲认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稳定与否,不可能建立在一国维护友好大局而另一国肆意挑衅的前提之上。中日近来的钓鱼岛之争之所以愈演愈烈,起因很清楚:是由于日本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挑起“购岛”闹剧和日本野田政府配合要实施“钓鱼岛国有化”造成的,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如果不是日本地方及其中央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唱双簧”挑衅在先?何来我保钓人士奋勇登岛?如此简单而清楚的事实不知这位“新闻社社长”韩女士为什么竟然视而不见?!如果说登陆钓鱼岛不是爱国是害国,那么是不是对日本右翼分子“购买”钓鱼岛、对日本政府把钓鱼岛“国有化”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才是爱国?不过这时候的“爱国”爱的会是中国吗? 这位韩女士(先生?)在文中说:“最近几年,日本国内经济低迷,日元币值升高,促使大量的日本企业的产业向海外转移。但是相当多的日本企业没有选择中国,而是选择了越南、泰国、印尼等。笔者在采访中,问过一些日本企业的高层决策人为什么没有把企业转向中国?回答是日中政治关系不稳定,对日中关系的未来没有信心。泰国、印尼的劳动成本和中国相差不大,有些领域甚至超过中国,但是从长远利益考虑,还是没有选择中国,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外资企业的贡献。同时,必须认识到,把日本企业推向越南这样恶毒的国家,其后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咱们先假设“越南、泰国、印尼的劳动成本和中国相差不大”,但资本寻求发展只有“劳动力成本”一项需要考虑吗?显然不是!事实上,一个国家对外资的政策环境、土地资源情况以及国民富裕程度都是外资入驻前需要优先重点考虑的因素。而在上述几方面,我国由于持续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民富裕程度已非越南、菲律宾、泰国所比,而国民富裕程度越高其劳动力价格也越高;在对外资的政策环境方面我国也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几乎不计后果的“政策优惠”转向了理性和规范对待,因此在这方面外资享受的优惠条件显然也已无法和经济相对落后、刚刚开放不久的越南、菲律宾等国相比了。 笔者乃一介布衣,没到过越南、菲律宾、泰国,不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因此不敢妄断其国家的劳动力价格究竟比我国高还是低。但有一点可以推断,从上述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及国民收入水平来分析,其非技术型工人的劳动力价格绝不会比我国高多少!因此说,鉴于资本的逐利性,政治关系只能是其考量的一个方面,但绝不是其选择落脚国家的全部因素。说两国“政治关系不稳”导致了“把日本企业推向越南这样恶毒的国家”,除了耸人听闻外,剩下的就只有片面、武断和浅薄了! 其错误观点四: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清政府、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可以传给“下一代”,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传给“下一代”? 东方曲认为,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是对国家、对民族未来极端不负责任,也可以说是现代版的“攘外必先安内”!这种思想如果成为执政者的主导思想,那么中国会相当危险,晚晴时期国土主权被蚕食鲸吞的局面将会重现! 这位韩女士(先生?)在文中写道:“钓鱼岛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敏感的,上几代人留下来的领土争执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也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既然中国的清王朝没有解决好钓鱼岛的问题,既然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些政治伟人也没有提出好的解决方案,那么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还是按照邓小平的意见,“我们这一代人不够聪明,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先放一下,让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去解决,他们比我们聪明。” ——清王朝岂是一句“没有解决好钓鱼岛问题”就能说得过去?事实上清王朝不是“没解决好!”而是根本没尽到保护之责,是丧权辱国,是对中华民资的犯罪!如此丧权辱国的政府能成为当代中国政府的榜样吗?如果你要让党和政府以晚清王朝为榜样来对待主权问题,岂不是要让党和政府自绝于人民?!再说蒋介石,他是“没有提出好的解决方案”那样简单吗?不是!据报道,由于当初中华民国与美国是盟国关系,蒋介石的中华民国曾有机会托管琉球,如果托管琉球成为事实,那么今天的钓鱼岛还有争议吗?但是蒋介石没有把握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显然是一个天大的外交失误。难道韩女士(先生?)也想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像蒋介石那样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吗?韩女士(先生?)又提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没有提出好的解决方案,既使他们都没提出好的解决(钓鱼岛问题)方案,但那是受当时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所限,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放弃最终解决的希望!如果按照韩女士的思路,为了维护中日“友好气氛”,为了维护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为了日本的资本、技术能继续为我所用,中国政府是不是应该彻底取缔民间保钓组织和行为,是不是应该停止一切会给中日两国“友好气氛”带来影响的政府公务船定期巡航钓鱼岛海域,任由日本地方政府“购买”、任由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但这样的中国政府即使不是晚清政府,也是“晚晴第二”无疑! 其错误观点五:保钓行为在国际舆论上于我不利,这种行为在告诉世人“钓鱼岛被日本实际控制着”。 韩女士(先生?)在文中写道:“钓鱼岛本来只是一个有争议的无人岛,钓鱼岛问题本来只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香港、台湾、大陆这些所谓的保钓人士一拨又一拨、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在钓鱼岛上被逮捕,被押送,被日本入国管理局根据日本入管法规定判处强制送还等行动,通过世界各国的各种媒体向全世界传达一个对中国非常不利的信息,即日本在有效地控制着钓鱼岛,日本在钓鱼岛有效地行使着行政管理权,司法管理权。” ——看来,在韩女士(先生?)眼里,钓鱼岛问题只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既然只是一个话题,那是不是中国人可以从此不再提起呢? “香港、台湾、大陆这些所谓的保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