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生存有多少是依赖于中国对其的支持,这方面世人做如何程度的解读,都不算过分。尽管双方不一定承认,彼此有这么深的依存度,但没有中国的倾力支持,朝鲜的日子更难过则是可以被随时证实的事实。朝鲜准备发射卫星,中国的影响如果最终没有发挥威力,不是装出来的无奈,就是真的无奈。中国对朝鲜的重要,并不保证朝鲜任何时候都听命于中国,这是因为朝鲜吃定了,中国不会放弃它。 在中国抗美援朝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朝鲜作为中国对美日军事斗争的前沿,无疑是增加了战略纵深,扩展了战略预警,是中国很重要的战略屏障。通过朝鲜和韩国之间不断的军事摩擦和松松紧紧的关系,中国也多了一张挥洒自如的外交牌。这也是中国为什么在多么艰难的情形下,对朝鲜的支持都不遗余力、朝鲜也深感自己对中国的重要的原因。加之当时中国对意识形态和同一社会主义阵营的高度重视,朝鲜从来都不必怀疑,中国会突然之间放弃他。 随着美国全球打击和精确打击力量的加强,朝鲜在战略屏障的地位已经大大降低。相比之下,朝鲜对中国的重要性,政治和外交的意义的分量大增。迅速而畸形军事力量的发展,也让朝鲜自我信心膨胀。为了获取额外的政治、经济利益,增加更多的国际能见度,金正日后期,特别是朝鲜经济遭遇几次严重缺粮之后,越来越多地依赖核武和导弹,和美日韩讨价还价。这许多的行动中,许多是和中国事前或事后是有默契的,但也有许多显然是铤而走险的举动。那些事情不但中国事先不会知情,事后也不是都对中国言听计从。如朝鲜对韩国延坪岛的炮击等。朝鲜找的麻烦,许多时候也都是中国为之擦屁股善后。尽管处理朝鲜惹出的麻烦,也是中国外交筹码的一部分,但是中国也需要为之付出其他方面的、额外的代价。朝鲜之所以隔三岔五地,有些自外于中国的举动,这些底气也来自于,他们吃定了中国不会抛弃它。 中国在意愿上,在实际行动上,可能没有要放弃朝鲜的理由和足够与之相当的压力。但这也会有从内心真的倾全力保住的不放弃和心不甘情不愿的不放弃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从内心深处,真心倾全力地不放弃,是基于自己战略需要的同时,也出于同一社会主义阵营,有着传统友谊和很深的革命感情。如金日成时代、金正日的大部分时期。因为双方有更多的相互信任,有更多的默契,朝鲜自身就更少找些,中国不希望发生的麻烦。即使偶尔发生一些意外,也能够获得中国的谅解。也只有这种发自内心的不放弃,中国才会不惜有数十万伤亡的代价抗美援朝。 心不甘情不愿的不放弃,是因为中国朝鲜之间的互信已经大不如第一代领导人时期。朝鲜一方面郁闷于自己某些时候被中国利用,另一方面也吃定中国不会放弃自己,而利用中国的保护,制造更多的麻烦和美日韩讨价还价。从天安舰事件到延坪岛炮击,这些显然中国不会同意的麻烦制造,最终都还是中国不得不出面善后,也让中国对朝鲜越来越是自己的战略“鸡肋”头疼不已。 中国心不甘情不愿地加持朝鲜,从金正日后期的情事不断增多,其因素很多。比如朝鲜的经济恶化问题,接班人地位的扶持和稳固问题。也有国际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阵营日渐萎缩。被美国敌视的国家的名单越来越少,朝鲜越来越成为被针对的重点有关。 按照金正恩稳固政权仍不得不依靠传统的造神运动和高压控制等发展轨迹,不难判断,中国和朝鲜的行事风格和对国际观瞻的重视的差异性会越来越大,随着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逐渐被制服,朝鲜今后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相应地,中国不放弃朝鲜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这种时候,朝鲜不是要动辄单一地展示更多的力量,而是在更智慧地展示力量的同时,和中国有更多的默契。否则,朝鲜吃定中国对其的不放弃,就会发展成,不放弃但无法倾全力,倾全力也无法有很好的效果的局面。这就是中国民间经常有人在问“中国还会有当初那样的抗美援朝吗?”的原因。 中国对朝鲜的不放弃,除了有上述两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才是最可怕的。就是中国不得不放弃,不放弃也保不住。不得不放弃,是因为朝鲜自身找的麻烦太大,中国善后付出的成本太高。保不住是,中国即便倾全力,在美日韩撕破脸皮强力打击、全面战争的情况下,中国无力最终确保朝鲜的不失。再就是,朝鲜发生难以控制的内乱等。 总之,朝鲜可以吃定甚至假设中国不会放弃它,但在新的更加严峻的国际形势下,需要在各方面与中国有更多、更好的默契(这并非就不能主动挑衅美日韩)。更重要的是,朝鲜对美日韩的斗争不能采取数十年一贯的模式,斗争的方式以及自身的发展都要与时俱进。即使不能改变太多,但也不应比以往的领导人更加守旧、好斗和残暴。而那些吃定中国不放弃自己,耍小聪明,挑战美日韩为幌子,希望从中国调停中获取更多好处的做法,更是玩不得的危险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