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最担心的莫过于突发疾病而又身边没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暂且不说,甚至因此留下难以弥补遗憾的不在少数。而最近包括年迈的老岳父家在内的社区家有老人的住户安装的家庭急救呼叫系统,则让家有老人的上班一族吃了颗定心丸:小巧的按键式家庭急救呼叫系统,安装在触手可及的地方,遇有紧急情况,救护车根据显示的楼牌号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小措施,却带来了大方便,解决了大问题。发生在北京各个社区的此类的医疗便民措施,体现的是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受益的是有所需求的民众。 “十一五”期间、“十二五”前两年,要说京城的百姓感受最深的,应该是社会建设发展最快、关系切身的受惠最多了。诸如这看起来虽小、不起眼却着实方便了群众、让很多的人心放了下来的家庭急救呼叫系统,只不过是北京市医疗卫生取得显著成效、更加注重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侧面。遍布全市社区、村的6603个卫生机构(比2005年的4818增加了37%)、16万卫生技术人员(比2005年增长了33.8%)、93962张床位(比2005年增长了14%)的覆盖城乡的卫生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逐年增加的卫生投入,是北京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平均气期望寿命2009年达到80.47岁(比2005年增长了0.36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15.91⁄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2.1∕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4.35‰下降到2010年的3.29‰、健康总统水平达到纽约、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水平的基础和保证。大河有水小河不干,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整体水平的提升,类似家庭急救呼叫系统的卫生医疗便民措施才可能得以实现! 小措施,凸显的是北京市社会建设的大方便、大观念,让更多的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普通民众、着急解决老百姓最迫切最需要的社会建设问题、完善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北京市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力量投入想社区、基层倾斜等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的体现。让家有老人的子女上班上的安心,让留守家中的老人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一键服务之中,是北京市近年来注重社会建设、完善卫生医疗服务执政理念的体现。而这种执政理念,就从这一个小小的医疗服务措施、一户户家有老人但仍然能安心上班的子女的踏实中体现出来。 社区卫生医疗上门调查、社区老人定期医疗体检、医疗卫生服务圈等便民措施,看似小,解决的却是看病难的大问题。正是这无数小措施,给京城的百姓带来了大方便,“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缓解了医院压力、方便了社区居民、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受益的,是有所需的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