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年把才一点点家底的航空部拆分为两家公司,现在看来是被人家洗脑的结果。后来拨乱反正,合二为一了,但另组专搞大飞机的“商飞”公司,使航空业仍然缺乏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和总体规划部部门。现在三分之一归国资委管(资产)、三分之一归工信部管(业务)、三分之一贵中组部(人事),其实航空业真正的核心业务,三家谁也管不了。要不就是公司领导自说自话(林左禅突出“资本运营”就是自说自话的),要不就是上国务院常务会议或者中央专委,这毕竟要设计大项目(大飞机、四代机)才行,持续发展、具体业务就缺乏体现国家意志的行政上的规划和支持。所以,设立国家航空工业总局作为宏观管理部门很有必要,当然具体业务可以有个公司自主进行,各公司之间有适当的竞争,例如四代机那样,几家竞标,由中标者担纲,未中标的公司协助,这时候总局就可以出面协调,不至于集团公司领导可以根据自己好恶压优势扶劣势,一点没有外部制约。 从人家的设计逆向测绘,消化后再设计,作为航空工业起步阶段的技术积累还是必要的。仿制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印度在这条路上走了也有几十年了,至今一无所成。 仿制作为起步,初步技术积累有了基础以后,应该走自己的路,这一点由于各种原因,老大沈飞作的差一点。不过对于院士,现在真的要看人,那个被方舟子揭发出来的肖医生不是差一点也要当上院士吗,院士现在成了学术上的“行政级别”,就那么回事了。 “经济手段管理经济”在中国不是效力最高的,这一套太忽悠人了。航空工业面临的是国际竞争,美国都不管反垄断法把麦道合并进波音,欧洲各国也是合力搞“空客”,我们那点家底还要分家与人家竞争,岂不是自杀? 有点竞争也是为了防止和克服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是手段不是目的,可以用,但不要把这个作为真理,逼一逼也并非只有分家竞争一种办法,行政责任制照样可以逼,“两弹一星”就是这样出来的。不要用西方搞企业那一套来改造和衡量国企,中国最成功的行业,航天、体育都是举国体制,政企合一,都说“实践是检验整理的标准”,怎么临到头都是“人家如何”是检验标准,自己成功检验反而忘了。 “空客”如果政企分得太清楚,早就被美国控告的“不正当竞争”打死在摇篮里了。人家欧洲人就是强,不但政企不分、“国”企还不分,参与国联合掏钱补助,亏损多少补多少,这才有了今天空客的优势。 反观我们这边,把人家忽悠的套套当“紧箍咒”,自己往自己头上套。 航空两个集团合并后虽然都是一家人,但是航空集团内部,感觉不到“一家人”味道,各自力量并没有“集成”。一根根线没有拧成一股绳,“大飞机”叫做中央三令五申压着航空集团与商飞合作,但也两张皮。 航空业现状是要出产品,实现这个目标现在还不如用铁道部模式。设立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国家航空工业总局,政企合一,各大公司如沈飞、成飞、西飞、陕飞、上飞、贵航、哈飞、洪都、昌河等实体公司直接隶属总局。大飞机、大运、四代机等,可以根据落实方案,组建参与方入股的项目公司,或者交给某个公司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头头如刘志军搞高铁那样“疯”,航空业倒也有希望了。 空军内也不失有头脑清醒的人,不是都是睁眼瞎。问题出在组织路线,山头、关系、听话成了提拔的主要标准,尽提拔睁眼瞎上去,怎么会看得见落后? 就说太子党,看朱总司令的孙子讲话就很清醒,对空军的弊端说的很到位,这样的人也只好到研究所去;那个刘亚洲,整天忽悠,官越当越高……人们还讲到“遗传”,空军组建时的段苏权那档子事情,种下的恶果现在还在发酵,好大喜功…… 24师72团改装一年来,全团上下齐心协力,按科学规律办事,现已担负华北空域战备值班任务,以示庆贺。双机升空,注意一单座一双座。新员改装还未全部完成。接机不久为新员在歼10前举办的婚庆。在空军换装三代机初期,一个团可以从全空军抽调飞行员,再以后也是从全军区空军调配飞行员。当三代机慢慢遍地开花时,飞行员只能就地改装,最多在两个团内作些调剂。一般身体、年龄可以改三代机的飞行员,即改装,实在改装不了就只能飞二代机或者转业,另外就从训练基地进新人。所以,未来几年,空军对新员的需求非常大,仅今年空军招飞录取的高中生就有836名,还要从大学在校生、毕业生(双学士)中再录取百名飞行员。这样就要有千名新学员进入航校。这是空军航空兵事业一次“大跃进”。这还不包括海航、陆航的招飞。 以前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现在看来要加一句“平时多丢丑、战时当英雄”。捂捂盖盖得不敢揭露矛盾,是最没出息的。如果网上说的空军与西突厥的那个8:0是真的,那倒是好事,可以更多的看到不足,回来后好好反思、改进,这才会有指望。 这种辟谣,越辟越谣。空军还是很不成熟,如果真的想不吭声,干脆就不理,扛到底“打死也不理”。现在呢,见网上消息满天飞又沉不住气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事先就应该知道,与北约成员国的合练,最终总要露出口风的,你不露人家会露。即使去之前出于需要保密一下,那回来后也得“透明”一下。做的神神秘秘,自己给人猜疑空间。就这“舆论战”一仗,空军就输了。 走出去是好事,暴露问题那是目的。海军通过护航走出去了,陆军和空军通过上合组织联合演习也走出去了,空军再有自己的渠道出去“走走”也是求综合不得的。 “走出去”中出现点问题,甚至丢丑,都没关系。“平时多丢丑、战时当英雄”,现在把问题捂着,打仗时再暴露,那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所以,出去演习暴露问题,应予宽容的态度,但对问题本身,应该严肃认真指出,目的是为了进步。 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能知耻而后勇,这样的走出去训练对提高战斗力是大有好处的。这次出去的表现确实是尴尬,8:0是有夸大,问题还要认真对待的。 中国批评美国不卖技术,搞冷战式禁运,这也是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卖个C130可能也算是个表态的。 不过你卖,买不买还有我作主呢。 咱们的运9马上出来了,再说这个C130咱们也摆弄过,或许C17还有点参考价值 ...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敲打,看看“解除禁运”是真意还是假意。比如买大力神,明确告知对方买来后改装预警机或者反潜机,按改装要求生产。这样逼一逼,把球踢回去,真的假的自然会露出来。 发动机在技术指标上还落后于西方,很大一部分是材料原因,不完全是体制问题。这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技术储备、经验积累、使用反馈,这个过程没法省略。如果有一场战争,哪怕局部小打一下,过程就可以缩短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