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制造与使用之间的脱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现象。“反光”这样的问题,要解决起来也不是很难的,如果设计者、制造者能深入一线,就会了解情况,然后带回改进、研究课题,产品通过不断改进,逐渐就完美了。 敌我识别器是一把双刃剑.作战范围宽、打击纵深远、信息化程度高,就有一个战场管理问题。这个问题好象是世界性难题,北约和美军也经常发生误打误炸,而且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以外的“盟军”死伤中,友军错打的比例还很高。 兰州军区“办班”让各路人马来训练基地“大复习”,演练暴露问题不少,不突击抓抓不行。 新枪打散架,主要是材料上的问题,为了减轻重量,95系列大量采取了工程塑料。我军强调近战、夜战的传统,战士手里的步枪既是热兵器也是冷兵器,早期的工程塑料扛不住高强度的摔打。随着我国材料技术的进步,这个问题在逐步解决。 77旅一直在野外驻训,127师也东进鲁东演习。会不会让77旅充当一下“蓝军”,考一考“铁军”师训练成果,也要到“期末”一级师旅考核了,检验加上考核,对抗见分晓。 最近搞得比较火的营营红蓝对抗,主要摸索营级编组、合成,锻炼营指挥员的战术素养。一场大仗是由一个个战斗打出来的,在战术“元素”上下功夫,也是引导训练向“精细化”发展,有利于个战斗要素的官兵的战场素质的提高。 有一种说法,班长是士兵之母,连长是士兵之父。一个连队百十来号人,作为一个建制单位没有“机关”,上面千根线下来就只有连长指导员这两个针眼,连长指导员更是事无巨细都要“一把抓”。根据我的经验,有三年摸爬滚打当连长的经历,到地方上当一个处级单位一把手,没啥问题。 曾遇见过某省一个环保厅的办公室主任,干事非常利落,处理交办的里里外外事务很少出差错,结果被主管副省长看上准备调到省政府办公厅,环保局不愿放,就给提了个副厅长兼办公室主任。后来了解到此人当过连长,在老山前线的猫耳洞呆过一年多,与越南对峙时,所在连负责三个高地拉锯,不仅要管打仗,还要管百十号人的吃喝拉撒,“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不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