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城市战训练,九十年代就有部队开始训练。以前针对台海作战,所以遮遮掩掩不太多说,20军是较早开始训练的。去年报道透露70旅也开展了,而且还有专门的城市战训练场。其实,武警也有这方面的训练,以后与野战部队可以互为补充的。 现代城市战有很多特殊之处,进攻方武器编组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下面随便说几个例子,供讨论。 一是狙击手。俄军在车臣战争中吃够了冷枪的苦头,还死了个少将。一般认为“以毒攻毒”是反狙击作战的有效手段,但是效率偏低,进攻方往往耗不起这么长的时间。俄军后期的经验就是直接炮轰敌狙击手可能藏身的地方,中小口径的迫击炮和火箭筒是最佳选择。我军步兵分队不缺火箭筒,战时再加强一些一次性的更好,炮兵分队中轮式突击炮、迫榴炮都已批量装备。 二是下水道。巷战中很难挖交通壕沟,防守方往往借助下水道转移人员和武器,而进攻方因为不熟悉地下结构,很难开展“清剿”。当年以色列的做法是直接用军用推土机往下水道出口处堆土或者瓦砾,让人员不能随便出入。我军工程部队中推土机倒是常见,但是有装甲防护和自卫机枪的并不多。 三是高楼火力点。城市里设个高处火力点并不难,观察视线好,火力封锁范围大,进攻方有时受限于最大仰角而不能充分发挥火力,俄军曾用迫榴炮和步战车的机炮取得过较好效果,当然在车臣可以不考虑防空问题。其实用小口径高炮也不错,只是我军牵引炮多,机动和防护比较成问题,自行高炮过于昂贵,火控雷达等部件既占体积也派不上多大的用场。 我倒是觉得我军可以学学俄军的“打击者”和以军的“阿奇扎里特”,在老旧的59式车体上改装一款火力突击车,选用小口径机炮、大口径机枪、反坦克导弹等武器。改装数量不必多,装备一两个旅即可。 城市巷战,还需要有直升机配合,侦察、对地支援都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