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航中,如何保持充沛的体力,如何吃饭、睡觉、锻炼等等,也需要积累经验,使之成为海情官兵适应的“常态化”生活方式,这也是走向蓝水海军必不可少的一环。 “巢湖”舰全天候训练提升护航能力 最近护航,“巢湖”舰充当主角,看来054A性能确实不错。 亚丁湾护航总结经验,海装部已经准备成文,装备的可靠性、可维护性放在第一位,什么“国际先进水平”、“与强国海军接轨”等等,也不能破这个“第一”的规矩。这也是一线官兵说得最多的,其实二炮装备部门,历来就是把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放在装备监制首位的,再好的东西关键时刻掉链子、不能用,既不能保存自己、又不能消灭敌人,剩下的就是害人。 如此一来,新装备研制、试验周期、时间要加长,而且即使列装也要有试用期。054去护航,厂家、研究所派人跟着去了。一个月跑下来,不用说自己就发现了一大堆问题,有的在舰上就开始做改进设计。054A现在是一面改进一面下“饺子”。 “广州”舰这次去也有这个任务,这样的试用在改进,或许看得见动得不多,但看不见,会有很多改动。比如雷达、舰炮的固定,远洋中纵摇横摇螺栓的“吃力”就很讲究(曾经折了),真是不出门许多事情是不知道的,实验室里也不是都能想到。“百年海军”出去的都体会到了!要造出让人用起来放心的产品来,这才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 我国最新反舰导弹完成六大方面突破 反舰导弹大概是海军装备中最早脱离“山寨”的,成龙配套,据说抗干扰性已优于毛货。 动力没出大问题,出问题在“眼睛”。 炮的口径不统一,很多装备没有通用化,这都是起步阶段“山寨”化的结果。“山寨”后先试用,各种数据、反映出来后,最后消化定夺。这个有一个过程,当由“山寨”走向完全自主设计时,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乱了。陆军的枪炮等的口径、标准,也有同样情况。 自从进入“反恐”做作战以后,美军海军装备建设也进入一个迷茫期,新概念没少玩,满意可没有。对新概念,我们只要追踪就可以了,不需要跟着搞。人家是有远洋道近海,我们离远洋还很远,先把“蓝水”海军舰起来再说。 “巢湖”舰去年12月21日与第四批护航编队会合,还不到四个月。这艘舰要随地五批编队结束任务回港,估计还有三个月。 只要亚丁湾海盗情况没有好转,护航继续“常态化”,肯定不会撤的。南海、东海去了以后,希望北海舰队也轮一次,大家出去遛遛,锻炼长见识。 亚丁湾护航证明,没有机库近乎半残。现在新造的渔政、海事、海监等船只,只要吨位够的稍大一点都要考虑起降直升机,作为作战舰的军舰,设计时不考虑机库,太不联系使用实际了。 索马里海盗劫持一艘载有23名中国船员的货船。看来是虚惊一场,人没事就是好事。天气转暖、季风气候过去以后,亚丁湾海盗“黄金”时间来到了,护航任务更重了。护航编队又加大了随船护航的力度,值班密度也增加了,这一批任务不轻。总体感觉,还是编队的船少了。主要是通过那里的中国货船、油船、渔船巨多,出口大国、石油进口大国、劳务输出大国(船员、渔民等),中国与其他国家不一样,护航任务多、舰船少,既远又没有近处基地,考虑到轮值休息的话,最好再派一到两艘,可以减轻舰员工作强度,使身心、休息、健康都能都到保证。 海盗活动再度猖獗 护航军舰积极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