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子的博客
漏斗子的博客
 https://blog.wforum.com/loudouzi > 复制 > 收藏本页 
欢迎光临漏斗子的博客空间!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搜索>>  帮助  退出
我的名片
漏斗子
 
注册日期: 2009-11-11
访问总量: 3,174,33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热传的052E模型是淘汰方案?设计
· 印度最靠谱项目是高超音速武器 怎
· 俄媒的世界核潜艇排名将中国094核
· 世界第一轰炸机B2已计划退役? 美
· 普京怒斥美国不要大呼小叫!看来
· 一组数据给了印度当头一棒:与中
· 美国又拿台湾问题说事,挑战中国
最新留言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军事评论】
 · 热传的052E模型是淘汰方案?设计太
 · 印度最靠谱项目是高超音速武器 怎么
 · 俄媒的世界核潜艇排名将中国094核潜
 · 世界第一轰炸机B2已计划退役? 美国
存档目录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网络日志正文
看了这篇报道,被深深感动,特地转贴全文 2010-03-16 13:51:14

  看了这篇报道,被深深感动,特地转贴全文,共同悼念,愿英烈在天之灵安息!

  山西农民多方寻亲 革命先烈魂归故里

  罗小兵

  今年1月3日,一位名叫郝雪廷的人在博客上写道:

  “半个月前,我收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报家门说是左权县上口村人,名叫赵亚飞,他知道八路军烈士朱杰民的遗骨在哪里,他从网上了解到我一直研究八路军军史,看是否可以设法联系到朱杰民烈士的家属,希望早日将烈士遗骨送还他的家人,好让烈士魂归故里入土为安。

  当时我并没有太重视这事,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太行山上的八路军战士太多太多,可以说太行山的每一座山梁上都有烈士的遗骨,而且掩埋烈士遗体时一般都只写个名字,连籍贯都找不到,又如何寻找他的家人呢?

  几天后,赵亚飞再次给我打电话,他说他只知道这位烈士的老家在重庆,而且20多年前他的后辈曾到这里寻找过遗骨,只是当时还没有找到,也只好作罢。可时隔 20年,现在找到烈士的遗骨了,却又找不到他的家人。再说他自己是一个农民,仅有的2万多元个人积蓄去年全部捐给了四川灾区,实在是没有力量去寻找烈士的家属了,想通过我利用网络这个途径来联系寻找。我感觉这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现在我把烈士的情况介绍如下,希望有知情者相互传达。”

  郝雪廷是山西八路军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山西省作协会员,他被赵亚飞的执着精神感动,很快查到“朱杰民”系山西口音的误读。烈士本名周极明,祖籍在四川(今重庆)合川,1937年冬与7名热血青年结伴,一起由万县出发徒步到延安。1939年他奔赴太行山抗日前线,到晋东南长治民族革命艺术学校和晋东南鲁艺分院音乐系担任音乐教员,不久又调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鲁迅实验剧团负责音乐工作,曾在组织各种宣传演出之余,编辑出版《太行歌声》刊物,创作《新妇女》、《我们要武装》等歌曲。1942年2月21日,日本鬼子扫荡根据地时,周极明为掩护群众撤退,壮烈牺牲在太行山上。当年3月23日,晋东南鲁艺分院为周极明和一起牺牲的3位艺术家烈士开了追悼会,朱德总司令亲题挽联:“从军杀敌,以笔当枪,正义宣传,参与政治战;为国牺牲,血花齐洒,英雄楷模,是为艺术光。”3月28日,新华日报刊登了“艺术家的国殇”,记述了周极明等烈士的生平和壮烈牺牲的事迹。时在重庆的周恩来同志获悉后,亲笔致函周极明的父亲周奉章,希望他节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向周极明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郝雪廷说:“快70年了,用烈士鲜血换来的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然而烈士的忠魂却没能安息,希望通过这篇小文,能寻找到烈士的家人,让烈士遗骨回归故里。”

  接下来我又看到一则赵亚飞1月13日挂的帖子:“周极明的遗骨就在我家不远处,从小时候到现在每天一出门就能看见,我恨我没本事找不到他的亲人,当年他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我们该不该为烈士做些什么?我叫赵亚飞,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上口村人,若哪位有爱心的朋友有周极明亲人的消息请速与我联系。”

  1月23、24日,《重庆商报》连续刊载了山西农民赵亚飞为周极明烈士遗骨寻亲的报道,诚挚地发出“周极明亲人你在哪儿?快来山西迎英烈回家”的殷切呼唤;重庆电视台同时作了追踪报道。烈士的3位亲人很快就有了回声:24日,烈士的侄儿周传春(64岁)看到报道后兴奋地打来热线称,他们一家人寻找烈士遗骨找得好辛苦,总算找到了。他立刻联系了周极明的女儿周传慧(72岁)和妹妹周极玉(87岁)。烈士在简阳的女儿周传慧也在网上看到了报道,连读了10多遍,先后5次落泪。她说,父亲离开合川去山西的时候,她生下来才100天。父亲在她的记忆里很模糊。她4岁那年,家人曾经带她去照相,说是将照片寄给父亲,她非常高兴。“信寄出去,爸爸却没有回信,我当时好希望爸爸能看我一眼啊!”新中国成立后她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四川简阳工作。“文革”期间曾有人诬陷她是“假烈士子女”,为证实清白,上世纪70年代她曾到邯郸烈士陵园寻找过父亲,但只有父亲的照片和资料,没有遗骨。当时她很想去父亲牺牲的地方寻找,但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战争年代局势乱,战士们在哪里牺牲就埋在哪里,无法寻找。之后,她姑姑周极玉曾去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上口村找过,但都没有消息。

  当《重庆商报》和重庆电视台记者把找到周极明烈士亲人的消息电话告诉赵亚飞时,他抽泣着说:“终于找到了,我太激动了,都流泪了。”他立刻到周极明烈士的墓前,告诉先烈他的亲人已经找到了,马上要来接他回家乡了,让他老人家安心。

  1994年,赵亚飞家翻修房屋时挖出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是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遗骨,左胸处还放有一块怀表。当时,经村里曾参与埋葬周极明烈士的老红军来仔细查看后确认,“这肯定是当年周极明烈士的遗骨”。从此,赵亚飞开始了历时16年的为烈士寻亲之路。他说,周极明是为保护村民才牺牲的,作为当年村民的后代,理应有一颗感恩之心。他先后与左权县民政局、党史办、统战部,以及寻亲组织等联系,但一直没有线索。这次通过互联网和重庆媒体的帮助,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心愿。

  1月29日,赵亚飞从太原机场把周传慧接到左权县。第二天,在重庆市合川区和左权县两地民政局、党史办工作人员陪同下,周传慧到上口村认领了烈士遗骨。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大爷马福增当年见过烈士,他一看到周传慧带的照片,立马肯定地说,这正是周极明烈士,当时村里人都尊敬他,专门选择在一棵大花椒树下厚葬烈士,但后来一次泥石流将花椒树和坟墓一起掩埋。赵亚飞的家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加盖了房屋,1987年周极明妹妹来寻找烈士遗骨时考虑到村民的院子不便损坏就没有再继续寻找,而后出现了1994年翻修房屋时发现烈士遗骨的一幕。

  那天,赵亚飞戴着白手套将烈士遗骨用红布包裹好,小心翼翼地将那块锈迹斑斑的怀表交给泪流不止的周传慧。周传慧说:“爸死得很壮烈!遗骨的头部有两处凹进去的裂缝,头骨靠太阳穴处还有一个小洞。”马福增大爷说,这是周极明跟日寇搏斗时被刺刀刺中后脑勺,太阳穴的小洞是被枪打中留下的。在赵亚飞家门口,村民们按当地习俗自发组成锣鼓队,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为烈士送行。当周传慧拿出一些钱感谢赵亚飞和上口村村委会时,被他们婉言谢绝了。

  2月2日,周极明烈士的遗骨在巍巍太行滞留了68年后,终于回到了家乡重庆。合川区民政局特意在合川殡仪馆悼念厅组织了迎接英烈回家的仪式,市民们得知周极明烈士的遗骨到达了合川,纷纷自发赶到合川殡仪馆,和民政局工作人员一起拉起“迎接周极明英烈回归故里”、“合川人民永远悼念您”的横幅。他们每人胸前都戴着小白花,手里捧着百合花,静静地迎接烈士归来。当地人民政府将正式为周极明修建烈士墓,并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

  读到这些消息,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浮想联翩,岂止是感动,简直是一种震撼!中国不仅自古就有“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豪情壮志,也有“儿行千里母担忧”、“落叶归根”的大爱真情。当年战争环境的艰苦条件确实让许多先烈的愿望无法实现,现如今的和平环境、和谐社会完全有理由书就“巍巍太行埋忠骨,六十八年回故里”的新篇章。更难能可贵的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一个从未经历过战争的30岁普通农民,能够怀着一颗朴素的感恩之心真诚地为烈士尽寻亲义务,恰恰说明这个民族自有后来人、大有希望,一个不忘本的民族永远是不可战胜的!

评论(0) 引用 浏览(1839)
发表评论
共有0条评论  当前为第0/0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跳转到: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06.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