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是长白山西段北麓的辽河中游,有今辽宁省的沈阳地区的新乐上层文化、抚顺地区的望花类型遗存、铁岭地区的疑似新乐文化遗存(和新乐上层文化类似,但还没有定性)等。这些文化,出现在同一地区的高台山文化之后,我前文讨论歳人的时候,把这几个都统称为“后高台山文化”。这些考古学文化的规模和夏家店上层文化(早期)不能比,出土资料也有限,但出土的文物,显示出和夏家店上层文化(早期)的密切关系:陶器有鬲,也有鼎,青铜武器有直刃青铜短剑所属的“鄂尔多斯青铜器“的形态。 第二个是长白山区的鸭绿江流域,在吉林通化发现的万发拔子遗址,这个遗址发现时间短,资料还很欠缺。该遗址相当于西周时期的第二期,出土了陶鬲,可谓是一锤定音,决定了这一时期该地的文化属于“有鬲文化”的范畴。第二期其以后出现的第三期文化,有“二次捡骨家族丛葬”习俗,而且没有鬲,我们知道这一定是歳人。这显示了歳人替代了原来居住在此地的和歳人文化内涵迥异的人群。前文在论述歳人时,有详细分析推理,可以对照。 第三个是长白山中段北麓的松花江上游地区,分布着有名的西团山文化。西团山文化的出土材料比较丰富,从1930年代至今,不断有新的遗址被发现。该考古文化最早被发现的地点在今吉林市西南方船营区的西团山,因此而得名。该考古文化的特点总结如下: a. 分布范围:中心区域在今吉林省的吉林市和长春市辖区内的松花江上游地区,四平市也有一些分布。还有一些最新的发现,补充一下:蛟河市松江镇松花湖岛屿上(水库蓄水导致的岛屿),舒兰市青松乡,以及黑龙江省五常市位于拉林河上游的小东山遗址。新发现的这些遗址,属于西团山文化晚期形态,位置更靠近长白山东北部山区和黑龙江省境内的“三江”区域,显示该文化的晚期开始有向更东方移动的迹象。 b. 陶器特点:有鬲、有鼎,有鬲很重要,呵呵,老是说这个。 c. 青铜器主要为工具和饰品,武器较少,但有直刃青铜器。没有青铜马具。和夏家店上层文化(早期)比,青铜铸造业不发达。 d. 主营农业,种植粟和并养猪。 e. 葬式为为单身,葬具为石棺。石棺葬是这个文化非常典型,非常单纯的特点。没有殉犬习俗,反而有男性陪葬猪牙的习俗。女性陪葬大量石制女性饰品。没有“二次捡骨家族丛葬”。